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口腔癌

    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(25-44歲)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,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,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。每年約有5,400名口腔癌個案,2,300人死於口腔癌,嚼檳榔、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。罹病後,輕則毀容,重則奪命。
    然而國外研究顯示,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口腔癌之死亡率。因此,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、吸菸民眾及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有嚼檳榔者,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,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。

    政府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(含戒檳榔)或吸菸民眾、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(含戒檳榔)原住民,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;請持健保卡(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)至健保特約之牙科、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檢查,檢查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(所)、健康服務中心或至本局網站(http://khd.kcg.gov.tw/Main.aspx?sn=461)查詢。

    • 如何預防口腔癌

    1.養成健康生活習慣,不嚼檳榔、不吸菸、不喝酒。

    2.有嚼檳或吸菸者,應定期接受篩檢。

    • 口腔黏膜檢查

      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,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,不會疼痛,也沒有副作用。
      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,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,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予以適當治療,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,並藉由衛教,勸其戒檳榔與吸菸,除可以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外,還可以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。但所有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,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,請儘速就醫檢查。檢查前,請先將口腔清洗乾淨。

    • 口腔癌的症狀

      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,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,且以男性居多。口腔癌常見症狀有:

      1.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、硬塊、脫皮落屑、或是顏色改變。

      2.嘴唇或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(持續超過二週以上)。

      3.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、疼痛或觸痛。

      4.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。

      5.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。

      6.舌頭活動度受阻。

      7.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。

      8.牙關緊閉,張口困難。

      9.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。

      10.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。

      11.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。

    • 檢查結果異常該怎麼辦(異常處置)

    若口腔黏膜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(白斑、紅斑、口腔黏膜下纖維化、扁平苔蘚、疣狀增生…等)、或疑似口腔癌,請請儘速至醫院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確診,並遵醫囑每3-6個月定期追蹤1次,此外,要立即戒檳榔、戒菸與戒酒,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。

    菸、酒、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:

    • 吸菸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18倍

    • 喝酒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10倍

    • 吸煙及嚼檳榔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89倍

    • 吸煙、飲酒及嚼檳榔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123倍

    • 如何戒除檳榔

   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於2003年證實「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」,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,國內臨床之觀察中則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,口腔癌成為青壯年(25-44歲)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,為了您的健康勿嚼檳榔。戒除檳榔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決心,我們要意志堅定的告訴自己:我決定不吃檳榔,我ㄧ定要戒除惡習,而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安全的幫助戒除檳榔。提供一些戒除檳榔的方法供您參考,包括:
    1.放鬆心情。
    2.要有規律的戒除計畫。
    3.恢復規律生活作息,均衡飲食營養好,睡眠充足精神好。
    4.建立起清晰的自我形象。
    5.遠離誘惑,盡量不要參加應酬。
    6.尋求替代方式,可培養每天運動的習慣,轉移對檳榔的注意力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資料來源:國民健康署及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癌症健康篩檢便利網
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